从意识到万物:阴阳转换的载体探索
阴阳转换,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,它必须依附于具体的“载体”才能发生与显现。生命体的意识,是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的、最高效、最精妙的阴阳转换载体。 由此出发,我们可以推衍出承载这一转换过程的诸多层面。
阴阳转换,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,它必须依附于具体的“载体”才能发生与显现。生命体的意识,是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的、最高效、最精妙的阴阳转换载体。 由此出发,我们可以推衍出承载这一转换过程的诸多层面。
摘 要:作为理学之开创者,二程思想与道家思想有着学派分隔,但在道体问题上,对道家多有肯定和借鉴。二程认可老庄道论之精深,吸收老庄道之属性,化“道”为“理”,肯定老子之道的生生功能;不过二程对老庄道家的吸收和化用基于儒家立场,认为“道”不可分,批判道家“道”的虚
在克劳修斯熵增定律宣告宇宙终将归于热寂的悲观图景中,薛定谔在《生命是什么》中首次提出“生命以负熵为食”的革命性理念。而早在两千五百年前,老子《道德经》已揭示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的熵减智慧:道即是宇宙间最本源的负熵流,其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
视之不见,名曰夷;听之不闻,名曰希;搏之不得,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。